Friday, February 13, 2009

[轉載] 兩篇批評本地足運的文章

  第一篇,講咗唔少本地足運嘅問題,但我尤想指出其「惡性循環」的嚴重性。觀眾數目 ─ 入場費/贊助/轉播費 ─ 球賽質素是一個循環;表現/成績 ─ 政府資助/贊助 ─ 球員質素亦然。我認同,不濟的足總是本地足運發展的大患,但我要指出,打破以上「惡性循環」可以,亦需要從其他環節著手,例如球迷/觀眾。

我想睇香港波!(節錄)

香港人是無根一族,不愛「香港貨」,大家都視之為正常,所以電視台只會力爭英軍賽事的播映權,對於港隊卻棄如敝屣、避之則吉,實在毫不令人意外,但大聲公始終難以釋懷。之前2場亞洲盃外圍賽,無論主場或作客,無論免費電視、收費電視或數碼電視,都沒有直播,這也算了,但是否至少應該在當晚剪輯一些精華,滿足一下港隊擁躉的微小願望?唉,還是不要妄想了,當「本地波御用台」即使有錢賺依然裁員,跟他們談論道義只會浪費氣力。

港隊征戰 精華片也欠奉

悲哀的當然少不了政府的取態。現在的政策是愈好成績的體育項目,所獲資助和支援愈多。這是即食文化的另類體現,墮入貧富懸殊的惡性循環。如果月杪公布的財政預算案又有退稅計劃,大聲公寧願不要,把錢投放在足運發展,至少給球員一個爭氣的機會。

說悲哀,最悲的還是看到足總一盤散沙。究竟足總內有多少職員是真心真意推動足運,抑或只在公器私用,心照好了。假如大聲公是港隊教練,可能已經劈炮,因為幾乎是上任第一天便要求安排長期有系統的訓練,足總要員卻總是愛理不理,一切呼籲皆如石沉大海。你看,世界第1的歐洲冠軍西班牙,亦需定時定候比賽集訓,港隊憑什麼可踢天才波,只有2 天去準備一場正規賽事?足總若阮囊羞澀,或許主席可請教世侄「港版查斯古特」有何吸水財技,順道讓他做點好事、積些陰德。

email: loudmouth@mingpao.com
文:大聲公
http://hk.news.yahoo.com/article/090212/4/anro.html

  第二篇,簡言之黑籌委怕輸淆底不參賽「本末倒置」,港協暨奧委被架空成「無牙老虎」。

港足隊被禁參加全運會 港協暨奧委會疑被架空

2月1日《明報》報導,指中國香港體育協會暨奧林匹克委員會(港協暨奧委會)去信香港足球總會(足總),禁止香港U20足球隊出戰本年10月於山東舉行的第11屆全國運動會。港隊U20教練黎新祥指,港足隊未能參加全運會,主要是因為足球隊表現不夠好,結果連外圍賽都不准參加。翌日政府新聞處發出新聞稿,指未有最後決定。更耐人尋昧的是,原來決定如何參加什麼項目、派出什麼運動員的是一個由政府組成的十三人籌委會,成員來自「廣泛界別」,而非在網頁的宗旨上白紙黑字寫明「審批代表香港參加奧林匹克運動會、亞運會、東亞運動會、中國全國運動會、中國城市運動會及所有其他地區及國際性運動會的運動員人選,以及全權負責決定關於香港代表隊的事宜。」的港協暨奧委會。

筆者翻查康文署、政府以及WISE NEWS網頁,都不能找到這個籌委會是何方神聖。政府指,「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於二零零八年十二月組成十三人的籌備委員會(籌委會),成員來自中國香港體育協會暨奧林匹克委員會、體育界、民政事務局及康文署,並由康文署執行秘書處的職務。籌委會負責組織及處理香港特區代表團參加十一運會事宜。」再查上屆的全運會,這個籌委會怪胎組織已經存在,並已曾經禁止港足隊參加全運會。在運作方面,據2005年1月15日《大公報》指,「有意派隊參與全運會比賽的體育總會,需要向康文署提交選手資料及參賽計劃,並由全運會香港代表團籌委會轄下的行政技術及甄選委員會進行審核,經通過後方能確認參賽資格……」在今屆,則是由一個籌委會屬下的執行委員會負責。但是,這個執行委員會是由誰組成﹖執委會成員與籌委會有何分別﹖他們具有甚麼代表性﹖為何可以在權力上凌架按道理上應該總管本港代表隊的港協暨奧委會﹖再進一步是,政府為何要另立籌委會而非由港協暨奧委會負責﹖這些細節全是公眾所不知道的。在是次足球隊的事件上,反映的更可能是本港各體育總會,都不知道這個是哪門子的「黑機構」。這由政府另立機構統籌代表隊的做法,就像是內地的地方體育局的運作模式。

我們親愛的霍震霆先生,是港協暨奧委會主席兼足總會長,連日來忙於為東亞運動會奔走,又是「荃城倒數迎東亞」,又是「左麟右李」。倒是對於是次代表隊的風波,仍然未有任何回應。政府所成立的籌委會,理應有霍先生的位置,霍先生應該盡快向公眾及各體育總會,交代是次事件及其本人在事件中的角色。

這隊港隊U20,同時將參加本年香港舉行的東亞運動會預賽,足總副總幹事林誠駒直言,「我們原計畫以這班U20小將在全運會中吸取經驗,接着在年底香港東亞運動會上爭佳績,現今是否意味本港也不應派隊參加東亞運足球賽?」足總方面已去信康文署,要求交代原因。政府新聞稿則回應指,「有關派出香港足球代表隊參加全運會一事仍未有最後決定……香港足球代表隊在第一輪的甄選過程中未能達標,香港足球總會己向執委會提交資料供進一步審議……」在目前的公眾壓力下,看來足球應該是有重新入選的機會。但是但是,其他被封殺的運動項目就可能因為沒有得到足夠的公眾關注,就此失去了參賽的機會。

近年來,各體育總會的行政混亂、欠缺對公眾問責的意識所產生的鬧劇,公眾已經屢見不鮮。在全港層面的體育政策上,更是愈來愈欠缺整體的藍圖,只朝「精英」運動發展,對於在國際賽事上無甚機會奪牌的運動項目視而不見。在較「微觀」的層面上,亦對於運動員的照顧不足,就在剛過去的星期日在無線播出「星期日檔案」,就報導了一位體操運動員受傷後欠支援所帶出運動員保險及保障的問題。金牌金牌金牌、賀辭賀辭賀辭、合照合照合照,政府的體育政策如斯是也。
(歡迎全文轉載/轉貼,最好廣傳)

參考資料﹕
港協暨奧委會網頁﹕http://www.hkolympic.org/

http://www.inmediahk.net/node/1002158

  總結:垃圾。
  

1 comment:

  1. http://www.facebook.com/home.php#/group.php?gid=47386134527

    針對第2篇文章,加入這個facebook group

    ReplyDelete